初二历史资料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
1945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代表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
目的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职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地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内容
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大部分人名不用
)
③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义勇军进行曲》
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改用公历纪念
④会议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目的: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开国大典
内容
①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②盛大阅兵正式开始
③举行了盛大的群众游行 (了解即可)
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国内:
1.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中国人民经过 100 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3.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西藏和平解放
背景
①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和平解放西藏
②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
人民人民政府谈判
标志
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
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
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政府采取的
措施?
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第二课
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时间
背景
人物
口号
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黄继光
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孔为战
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
邱少云
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
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抗美援朝精神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
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
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最可爱的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意义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
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
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
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屹立于世界
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
第三课
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背景
①还有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
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村(根本)
③这种状况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开始标志
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目的
他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
有制,注意保留富农经济。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次要)
直接结果
全国约 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 7亿亩土地和农家、社
畜和房屋
:土地改革后,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
私有制没有改变(三大改造后正式确立土地公有制)
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所有权改变
意义/影响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000 多年的 ,消灭了地
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
人民政权 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农业生产获得迅
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设准备了条件。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打土豪,田地调动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红色
政权。是农武装割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
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解放战争时期
1947 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
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随后制定土地
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发展农业生产。翻身农民积极发展生产和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
可靠保证。
1950 年土地改革
19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让他们自己
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彻底摧毁了封
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提高了农民生产生活积极性,巩固的新生的人民政
权,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想一想: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什么变化
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
粮食产量增长,农民收入提高
第二单元
第四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
确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
背景
①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②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但是我国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③土地改革完成,抗美援朝胜利,国家政权得到基本巩固
目的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第一
个五年计划
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
才。
帮助国家
СоюзСоветских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Республик(苏联)
主要成就
①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刚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中国第一个生产载
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中
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试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
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②新建宝成,鹰厦铁路 30 余条
③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意义: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
联系)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意义:链接长江南北的交通)
特点
以重工业为主,重要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地区
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953-1957 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6 年是三大改造
主要成就的口诀:一桥 二铁 三公 四厂
如何看待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
一五计划的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注意写完整)
时间
1954 9
标志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地位/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谈谈你对人名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人民代表大会是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制度确立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标志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
地位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 宪法)【政治爱考】
性质
是我国有史以来正真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内容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
机关
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
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
国务院总理(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
意义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谈谈你对两会的认识【依旧是政治话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是中共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第五课
三大改造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农业合作社
原因 1
①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②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③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原因 2
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
民业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方式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
体化和共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经过
①农业合作化开始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②经历了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合作社三个阶
手工业合作社
建立
1956 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背景/原因
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
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
济秩序 ,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他进行多次斗争
目的
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性质
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
①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1956 年初。出现了全行工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政策
赎买政策
评价
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大改造的完成
结果
1956 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
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
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局限性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造
过快等缺点
三大改造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又什么?
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变革
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农业工业发展迅速经济逐步增长
社会性质的改变
1840 鸦片战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 新中国建立→→→→新民主主义
1956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社会
第六课
!注!
本课多为我党黑历史
黑历史部分
要么不考
要考也少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在探索所中曲折前行
中共八大
时间
内容
影响/意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意义(强行写
出积极意义)
结果
八字方针
提出方针
结果
文化大革命
原因
标志
20 60 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内出了修正主义
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时间
1966 年夏
表现
①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许多地方出现了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
学校停课、工厂罢工“闹革命”
②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 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于遭到批判
和揪斗,民主与法 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③国家主席刘少奇 被诬蔑为“叛徒、内奸、王贼,遭受了残酷迫害,
成为“文 化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抵御
周恩来和许多干部 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尽量减少“文化大革
命”造成 的损失
结束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是结束文革的标志
启示
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我们党对什 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 在探索中走了弯路。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
的事业,世界历 更总是在跌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
建设成就
经济建设
工业:①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
项目。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 和大港油
交通:①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原有的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②
水利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
科学技术
①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 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②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居于先地位 1970 4.,
我国成功发 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 ,我国 在世界
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模范人物
①王进喜→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②焦裕禄→党的好干部
③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代表
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启示
传承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铸
就良好的社会风尚,奋力拼搏,早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和伟大中
国梦
使用说明
带“”的内容为重点内容,必背!
带“”的内容为非重要内容,看情况背
第四课=第五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艰辛探索
仅个人观点
意义和内容 100%考
不论哪课必须背会